• 洪灾过后须防七类疾病 确保饮水安全是关键

    洪灾过后须防七类疾病 确保饮水安全是关键

    近日,南方地区暴雨连连,多个省市发生洪涝灾害。洪灾中,我们关注河堤水坝的牢固度;洪灾后,亦要步步为营,防止灾区群众健康“塌方”。大灾之后防大疫,靠的不仅仅是卫生防疫人员。

    一般来说,洪灾地区群众主要容易发生七大类疾病。
    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甲型肝炎、感染性腹泻等。
    2.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3.虫媒传染病,如疟疾、乙型脑炎等。
    4.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等。
    5.中毒,如食物中毒、农药中毒。
    6.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俗称“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
    7.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

    确保饮水安全

    发生洪涝灾害后,由于动物尸体腐烂、食物变质、粪便污染等原因,水源会受到严重污染。洪涝会对江河湖泊水质、水库水质,乃至地下水质,甚至是对自来水水质的供应都会产生恶化影响,而前者又都是自来水的供水水源,可谓对自来水水质产生多重叠加影响。

    洪涝一般会导致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泥沙含量,甚至垃圾等都会增加,再加上如果有化工、造纸、焦化、石化等企业管理不规范泄露,或者不良企业偷排污水废水的话,则会更进一步导致源水中污染物构成复杂化,同时漂浮物也会暴增,再加之地下水的循环,势必直接影响支流、干线乃至水库水源的水质,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源水浑浊、变色、变味甚至变臭等。如此,就为自来水的源水取水和初步净化产生困难。先不说自来水本身仅仅为江河湖或水库水初级加工过滤并非深度净化供水,如果自来水厂对洪涝应急不得力,或者超出其应对能力,同样会导致自来水水质变浑浊、变色、变味或发臭。

    一般而言,自来水厂应对洪涝灾害天气,多会采取增投高效大分子助凝剂,启动高锰酸钾、活性炭等强化处理工艺,加速泥沙的絮凝和沉淀等措施。但发生洪涝灾害时,自来水管网有可能遭到损坏,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街道的污水流入河水,在直接影响水源之外,还会造成河水营养成分变多,水藻增生,持续污染饮水水源。所以在这样的暴雨天气,更应该关注饮水安全。灾区保障饮水安全的办法主要有:

    1、明矾净水

    将浑浊的水沉淀变清澈。用明矾(也叫白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停止搅动,静置沉淀。

    2、煮沸消毒

    煮沸消毒是一种最简便而有效的消毒方法。一般细菌在水温80℃左右就不能生存,将水煮沸几分钟后,可以将水中所含的绝大部分致病菌、病毒杀死。因此,应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应设置开水龙头或公用水舀,不要用喝水的杯子直接到容器中取水。

    3、氯化消毒

    氯化消毒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在农村家庭饮水消毒中以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使用最多,一般每桶水(约25公斤)放半片漂白粉精片即可。消毒方法是将漂白精片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漂白粉(精片)遇高温、亮光、潮湿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

    4、使用净水器净化

    还有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保证饮水安全,就是使用净水器,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细菌等杂质。净易应急净水器因在去除水中微生物、致病菌等方面的稳定表现已经在各地有了广泛的应用。

    净易科技统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大约80%的类疾病是由质量低劣的饮用水造成的。全球每6人中有1人在生活中无法固定获得干净的水源。由于人们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这正是人得病,甚至传染的主要起因之一。

    净易科技提醒大家预防洪灾后的疾病,要注意不喝生水,对取自井水、河水、湖水的临时饮用水要消毒;注意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洪水退去后,要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应将家具清洗再搬入居室;净易科技提醒您,关注饮水,关注健康!

    防止病从口入

    为预防食物中毒,灾区群众对食品的选择一定要慎重,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不要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以外,被水淹过已腐烂的蔬菜、水果和来源不明、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都不能食用。不要吃发霉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以及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过期的包装食品和不能辨别是否有毒的野蘑菇也不能食用。

    食物要生熟分开保存,避免生的食物及原料与熟的食物接触或使用同一个容器。所有现场加工的食品要煮熟煮透,尽量不吃生的、半生的凉拌食品。生吃瓜果蔬菜时,要洗干净或削皮后再吃。不食用病死、淹死及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

    食物要现吃现做,做后尽快食用。剩饭菜一定要在食用前单独重新加热,存放时间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避免患有痢疾、伤寒、肝炎及其带菌(毒)者和伤口化脓、皮肤感染以及不明原因的咳痰人员进行食品的加工制作。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肮脏水刷牙和洗瓜果、碗、筷等,所有用于清洁食品和食品容器的水均采用消毒过的水。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人数和原因,并随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洪水过处都须消杀

    凡是水淹地区的住户,水退后首先由专人对原住房的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其牢固性。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时将房间的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对室内和临时居住点带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晒。在有条件时,可用2~5%的洁灭净洗消液将衣被浸泡15~20分钟后再进行洗涤。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方可搬入居住。对洪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掩埋或焚烧,掩埋地要远离居住地和距离水源50米外,挖深2米以上坑,处理后覆土掩埋压实。

    粪便可能含有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可以传播疾病,同时又是苍蝇等害虫的孳生地。粪便管理不好,会污染环境,污染水源,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埋上粪缸或挖粪坑,坑周围用石灰或水泥砌成,以减少粪液外渗。粪坑要有掩盖,周边要挖排水沟,以防雨水冲灌。不可随地大小便。禽畜应建栏饲养,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入集中粪池。简易粪坑要挖深,每两天撒一次石灰,石灰层厚5厘米,以防蚊蝇孳生。

    洪涝灾害期间,生活环境恶化,蚊蝇密度大幅度上升,蚊蝇鼠类等生物媒介传播疾病很可能流行。为此,除了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大范围开展灭蚊、灭蝇和灭鼠工作外,个人也要加强防护,最好在住处装上纱窗或搭建防蚊帐,涂抹驱蚊剂。此外,还要尽量排除住宅周围的污水,清除垃圾污物,让蚊蝇无孳生之地。尽量减少人与蚊蝇的接触,室外活动时要尽量穿长衣裤,暴露在外皮肤可均匀涂抹驱避剂防蚊。在野外劳动要扎紧裤腿、袖口,防止蚊虫叮咬。

    灾后高温防中暑

    暴雨过后,南方众多地区气温迅速攀升。灾区尤其是灾民安置点,人口居住密度大、条件差,极易发生中暑事件。为预防中暑事件发生,宜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日晒,避开高温。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有条件者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经常向帐篷洒水。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帐篷内要有电扇通风、降温,确保群众充分休息、睡眠。及时准备十滴水、藿香正气丸、仁丹和扇子等防暑降温药品、物品。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应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颈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饮食方面注意多吃一些绿豆、西瓜、苦瓜等有利于预防中暑的食物,多饮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