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好魂和根,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人民观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  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把自己的根深植于中国的广袤大地上?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赴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5个月的采访,曾写下“共产党员极端注重他们的文化”的观点,或可作为答案之一。百余年来,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薪火相传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路向前。  不忘本来才能开 . . .

    获取更多 →
  • 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人民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被冠以“中国”二字,在于其为中华文明所滋养,与中国实际相符合,最终为中国人民所选择秉持“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定分止争;吸纳“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等理念,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趋健全;汲取“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智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纵观古今,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无比坚实的支撑、无比丰厚的滋养。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 . . .

    获取更多 →
  •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核心阅读  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积累丰富的经验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是由我国独特的国情决定的,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融通、彼此成就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我们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建设中华民 . . .

    获取更多 →
  • 瞭望·第一学习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只有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站在时代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扎根于中国实际的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它与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观点具有天然、内在契合性,是中国人 . . .

    获取更多 →
  •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 . . .

    获取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