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卫生组织应急饮用水处理

    下面介绍的是如何在危急情况发生时,对饮用水进行简单处理,保证在饮用水源被污染、不安全时,暂时获得安全可维持生存的饮用水。这里介绍的方法适合于水源被物理和微生物污染的情况,因化学污染物泄露造成污染的水源不适用于这些方法,应遵循有关专业指导。一般情况下,饮水处理可按下面步骤进行:图1 应急水处理步骤粗滤将水通过一块干净的棉布、纱布倒入容器中,可除去相当数量的悬浮物、泥沙等。 要注意一定要用干净的棉布、纱布,用脏的布会将布上的脏东西带到水中。有水中寄生虫流行的地区(如血吸虫疫区等)应用纤维网、丝网效果更好。滤下来的幼虫会寄生在这些滤布上,滤布使用过程中要总是保持同一面朝 . . .

    获取更多 →
  • 紧急情况和灾难后:家庭水处理和存储指引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家庭常常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水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身处家中或避难所时免于疾病侵害,重要的是应教会受灾家庭知道如何自己制造安全的饮用水。家用净水措施简单、便宜且有效。特别适用于缺乏设施及资源的受灾人口。例如,当家用漂白剂容易得到时,稀释后的含氯溶液可作为水的消毒剂。在阳光下暴晒也能安全地对水进行处理,此方法只需一只不要的干净塑料瓶。另一种家用水处理的方法是使用由当地技工用模压制成的陶瓷盆制成的陶瓷过滤器过滤。若能得到商品化的含氯药片或结合了絮凝剂与消毒性能的袋装消毒粉均可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病原体。以上提到的方法能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使水质得以改善,可 . . .

    获取更多 →
  • 空难时如何求生

    现代人乘机出行已成常态,掌握必要的求生方法对空难幸存者活着等到救援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在此介绍一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如何发出求救信号容易被发现(1)敲击金属等能够发出声响的物体,大声喊叫但一定要注意保存体力。(2)夜晚用手电筒或手机发出光亮求救,要有规律地闪烁,亮下停下,有规律地重复同样的信号,注意不要一次把手电筒和手机里的电用完。如果是白天,阳光较强,可以用镜子或碎玻璃片、不锈钢勺、铝箔等反射太阳光,向外发送求救信号,同时用一个物体有规律地间断遮蔽反光物,造成反光闪烁的效果,更容易引起注意。(3)在岛屿、海滩等空旷的地方,可以用沙、树枝、石块、衣服等物件在地 . . .

    获取更多 →
  • 洪灾过后须防七类疾病 确保饮水安全是关键

    近日,南方地区暴雨连连,多个省市发生洪涝灾害。洪灾中,我们关注河堤水坝的牢固度;洪灾后,亦要步步为营,防止灾区群众健康“塌方”。大灾之后防大疫,靠的不仅仅是卫生防疫人员。一般来说,洪灾地区群众主要容易发生七大类疾病。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甲型肝炎、感染性腹泻等。2.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3.虫媒传染病,如疟疾、乙型脑炎等。4.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等。5.中毒,如食物中毒、农药中毒。6.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俗称“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7.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确保 . . .

    获取更多 →
  • 在户外怎么科学地补水

    “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这句话出自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意思是说,不要等到很饿的时候再去吃饭,不要等到很渴的时候才去喝水。通俗的讲就是按时吃饭,没事多喝水。那么我们在户外旅游或探险的时候怎么进行科学有效的补水呢?净易提醒您:一、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当人感到口渴想要喝水的时候,体内失水已经达到2%了,这时身体的有些功能开始处于下降状态。一次饮用太多水会加重肠胃负担,使得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食物的消化。二、饮料不能代替水。人们常以为只要是液体就可以代替饮水,其实不然。虽然同为液体,但碳酸饮料 . . .

    获取更多 →